当前位置 > 网站首页 > NCCAOM >

中西医看“动脉硬化”见解不同

       现代医学认为,动脉在粥状硬化的过程,大多数的患者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。当患者出现胸痛、胸闷、心悸、头痛、头晕、四肢凉麻、四肢酸懒、跛行、视力降低、记忆力下降、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,才认为是动脉硬化引起的并发症。


       如果动脉内的硬化斑块因破裂引起血小板活化,大量凝集附着于血管内皮损伤处形成血栓,使血管短时间内完全阻塞,便很容易发生猝死。


       那么中医怎么看待西医所说的动脉硬化?事实上,中医没有动脉硬化这一名词。为什么?因为中医依“辨症论治”之法,视其症状,再来对证下药。中医治疗动脉硬化症,采用理气化痰,通阳散结,温中化饮、开胸利膈、温经助阳,怯寒止痛,及活化心脏功能的方剂来加以治疗。


       中医古籍《金匮要略》卷四:有胸痹,心痛短气病脉的记载与医治方法。如:

       1、 胸痹之病,喘息咳唾,胸背痛,短气,寸口脉沉而迟,关上小紧数,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。
       2、 胸痹不得卧,心痛彻背者,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。
       3、 胸痹,胸中气塞,短气,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;橘枳姜汤亦主之。
       4、 心中痞,诸逆心悬痛,桂枝生姜枳实汤诸之。
       5、 心痛彻背者,背痛彻心,乌头赤石脂丸主之。


     中医认为心、肺(上焦)阳气虚;阳脉可经由脉得知阳气虚,阴脉弦即阴邪实。阴中之寒邪乘上焦之虚而为痹为痛。所以根据脉,症加以辨症,再对证下药。由上列的5条脉,证,方药,可看出这与西医,动脉硬化的诊断是完全不同的见解。

 
    死亡危险如影随形 预防救急不可忘!


      中医防病从“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”做起。改变生活形态,天地运行之道: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的生活起居活动与大自然的运作相符,是最基本的养生之道。


       动脉硬化者,在平时会有一些心脏疾病的潜在征象,包括气促、胸闷、晕厥、心悸等。有这些症状的人应注意不要在冬天运动过度、出汗、劳心、暴饮暴食,太疲劳时洗澡易猝死,或是高温天气下连续加班,还有过量运动、饮酒、意外晕厥后都容易引发猝死。所以一定要避免在大寒、大风、大雪及雾露中锻炼。最好以导引调气的气功较为适当,如太极拳、法轮功、八锻锦等。既可舒筋行血,又可御寒强身,温暖四肢。饮食宜清淡,不可吃得太饱,最好戒烟忌酒。

 

 

 
    保养与急救穴道


      建议平时可以多做穴道按摩以预防心脏病的发作,必要时使用急救穴道。
      1、 人中穴(又称水沟穴,在上唇近鼻孔下方凹陷中):休克之急救穴。
      2、 内关穴(在手掌腕部中央直上2寸):胸痛、胸闷有效。
      3、 心俞穴(在背部第5胸椎旁开1.5寸):心绞痛,心悸有效。并敲打背部的俞穴(以背部敲打墙面)。
      4、 心包经(心包经在手肘前的穴位):平时多拍打,按摩心包经,便能发挥预防的功效。